best365娱乐登录 - 首页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如何才能像职场大佬们一样沉迷工作?

【发布时间:2022-05-05】

今日主题:职业倦怠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就是基本上那些看上去很厉害,实际上也确实很厉害的职场大佬,都很爱工作。

当然,我并不是鼓吹996,我只是很好奇,每次看到那些大佬,一个个放下身段,在直播间和大家聊天互动做直播,要么就是和普通人一样吭哧吭呲开个公号写文章,还是坚持输出高密度高质量且不断更的那种,又要么就是废寝忘食日夜不分的玩命干工作。

感觉和他们一比,自己就是一个不想上班不爱工作没有梦想的咸鱼。

今天来聊点接地气的话题:

如何像大佬一样爱上工作?

1

为什么职位越高的职场人

就越不排斥上班?

首先,你要承认,不同的职场人追求都是各不相同的。

你不能拿CEO的追求去求一个基层员工,当然,你也知道一个CEO的KPI肯定和基层员工不一样。

因为需求和条件不对等的时候,往往结果也不对等。

那为什么我们如今看到的那些大佬都这么拼命的带货?拼命在各个平台露出?拼命给自己的产品站台和打call?

是他们缺钱吗?还是他们缺工作?或者是他们没事做?

就比如前段时间风头十足的张朝阳,为何如此痴迷于上网课,还讲得如痴如醉不亦乐乎

这里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一张图,看完你就明白别人为什么愿意放下身段站在窄窄的屏幕里为你直播:

可能很多人又会说,他们又不缺钱,但你不妨先看看自己目前属于哪一个阶段?

当你对着这张图思考完上面的那个问题后,你再想想:

是他们缺钱吗?还是他们缺工作?亦或是他们没事做?

显然都不是,因为他们要做的更多是需要考虑如何能做到自我实现需求?

比如“我带货给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和价值”“带货下单能给企业员工带来更多就业需求”,又或者是“我的公司发展壮大了能给社会带来多大的收益和岗位”等。

而基层员工,薪资勉强够用,基础的需求尚未满足,很难为使命感去工作,平时累了想偷懒摸鱼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别害怕,大多数人和你都是一样的。

但这个并不是我们多数人给自己找借口的理由。

再回到上面的那个问题:

如何像大佬一样爱上工作?

但想要“爱上工作”,你还需要先想好3件事:

你真的喜欢这份工作吗?

你真的擅长做这份工作?

这份工作对你而言有重大价值吗?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做不到“每天早上被梦想叫醒”,最多也就是被“涨房租和还花呗叫醒”,当然,我也不例外。但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3个问题。

喜欢+擅长+有价值=就是传说中的理想工作,而这才是一份让你有「使命感」的工作。

那问题来了,你现在爱你手上的这份工作吗?

如果不爱,也没有关系,

因为大多数人还是和你一样的。

2

先找到工作的意义

再谈对工作的感受

今年上半年参加一个大学同学的婚礼,当初都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同学,由于工作与生活的不同,彼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有的已经在一线城市定居,身居公司高层。有的身在二三线城市,每天拿基本工资度日。

虽然我们彼此心照不宣,但我们都明白彼此都这种差距,将会随着时间与日俱增。

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拥有强大的生活和工作目标的人,精神面貌和谈吐格局都高于常人,言谈举止间充满了底气和自信。而反观一些不尽如意的同学,无非是在抱怨一成不变的生活,或者是吐槽生活里的边角余料。

在这里,我不想讨论彼此的家庭背景和出身条件,因为这些段时间内根本没办法改变,抛去这些外在的因素之外,不妨思考下,很多人的迷茫根源,是不是压根就没有想过自己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一份工作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可返过头来想想,如果连这仅有的一份工作都做不好,往后的路可能只会越来越难了。

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总有人找不到准确的答案,或者对现在的答案心怀疑虑,以至于最终做起事来也无非是怠工度日。

时代早已和过去不同了,90后的成长环境和70后、80后不一样,他们频繁跳槽的背后,其实倒不是职场老人口中说的“吃不了苦、没耐心”。

他们只是更注重自身成长和工作意义,比起追求好待遇他们更亲睐工作中的认可和成就感以及自我实现的价值感。

他们不是不喜欢工作,只是更喜欢追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遇上了,他们会拼得比谁都疯狂。

在吴晓波公号《这个时代辜负90后了吗?》这篇文章中提到现今90后的工作态度:

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但有趣的是,只要选定了方向,90后在职场上比前辈们更肯付出,更爱打拼。资历老,不再是一种优势,因为85后比80后更狠,90后比85后更狠。

而这种“狠”,其实就是在一个个体崛起时代的必然反应。

今天年轻人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只是赚钱,而是要通过工作完成自我实现。

就像在消费升级的今天,我们去买一个东西,不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东西好,而是因为这个东西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我。

同样的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这样自我实现的员工,做不出让用户觉得自我实现的产品,更别谈做出一个伟大的企业。

如今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除了钱之外,更多人在意的是对于工作的认可和满足感。

如果找不到“对工作的认可和满足感”,哪怕待遇再好,也很难让他们爱上这份工作。

更别谈什么爱上工作,沉迷工作了。

3

爱上一份工作的前提

从发现工作的价值开始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一次演讲中分享了一个故事:

创业初期,华为每个员工的桌子底下都放有一张垫子,就像部队的行军床。除了供午休之外,更多是为员工晚上加班加点工作时睡觉用。这种做法后来被华为人称作“垫子文化”。

就连他自己也多次表示:

众所周知,华为在互联网公司中是一个加班文化最浓厚的公司,我一天的工作时间也在15-20个小时。那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这世上从没有什么伟大,所有的伟大都是一点点熬出来的。

千万不要提什么“小学没毕业,也能轻松做老板”的个例,企图用逃避工作拿个例来证明不用努力也能轻松赢得人生的话,我劝你还是少说两句。

对成功者而言,工作从不是一种消费,而是一种投资。

当你花大量时间逛淘宝、聊微信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时间就这么被消费了,而且没有任何收获。但你用这些时间去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技能,那么这些时间就是一种投资,给自己的未来增值。

当然,很多人可能又会说:

你这就是贩卖焦虑灌毒鸡汤,别和我谈梦想,我的梦想是不上班。

没有关系,在你完成你的梦想之前,不妨先看看现实问题,如果不上班你能维持你的生活到多久?

3个月?6个月?还是1年?如果1个月都撑不到,为什么不花点时间考虑下职场的未来发展之路?

我们不一定要求和王健林一样做到日理万机,但最起码找到对工作的热情总是没错的。

那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找到对工作的热情?

不妨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入手:

先对内探索,再对外探索。

首先,对内探索,就是搞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样的工作。

在这里,你不妨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定位:

可以在纸上画三个圆圈,一个是“想做”,一个是“会做”,一个是“可做”。

想做,是自己兴趣范围之内的事情;

会做,也就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可做,就是条件时机和实力允许的事情。

这三个圆圈中间的交集,也就是你“该做”的事情,这也是你真正面对职场选择的必经之路。

不得不说的是,很多人之所以出现职业倦怠就是在这3者之间选择失衡,要么做了想做但不会做的事情,要么做了会做但不想做的事情,还有的就是做了自己能做但目前又不会的事情。

其次对外探索,就是通过不断试水,来修正这个方向。

那你可能会担心,试错有风险怎么办,在这里给你推荐几个方法:

1. 找该行业从业者咨询

比如你可以在各个咨询平台进行询问,或者找到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你关于这个行业的问题和疑惑,听听他们已经做过这一行的人是怎么理解和回答的。

2. 查阅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你可以在百度或知乎等平台进行查询和了解,每篇报告有十几道问题,都是对某个行业从业者的访谈。通过这些报告,你可以快速了解目标行业的真实情况,这比亲自试错风险要低很多。

3. 找机会进行短期试岗

比站在门外看更有效的肯定是直接进入这个行业,如果有机会不妨可以找到进入这个行业的机会进行试岗,全方面的进行了解和尝试,看看你的能力边界在这个行业能伸展和延伸到什么位置。

当然,这一点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探索,短期之内只能看到一些皮毛。

总而言之,找到工作的热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却非常重要。

就好比,两个互不相识的男女终于因为彼此对双方的认可和好感,最终走到一起,而这个过程就等同于在工作中,你需要不断去用心发掘和感受你对这份工作的真正认可和理解。

写在最后:

得到职场指导教练汤君健老师有句话说的是:

让工作有意义的关键,就是企业和员工都认识到“人的价值是非线性的”。

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价值的方式,如果你有更合适的,不一定非要工作也无妨。

其实,对于工作的热情也是一样的。

相较于真正热爱且沉迷于工作的人来说,找到自己的价值才是最后的归属和终点,而工作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一种方式而已。

当你能在这份工作中通过探索和实践找到你所谓的价值,那自然而然就能发现自己坚持下去的源动力所在,到那个时候,

所谓的热情不过是一种日常保持的习惯而已。

                                                                                                                                          -转自36氪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