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365娱乐登录 - 首页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职场幽默感使用攻略,六大原则你一定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2-02-15】

幽默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也是很多人都想拥有的特质。一场大笑,或者一种鼓励轻松幽默的职场氛围,可以促进人际交往,令团体内部产生凝聚力。不过,失败的玩笑或者冒犯的玩笑也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运用幽默,场合很重要。  那么,在哪些场合能够运用幽默?如何避免不合时宜的幽默?读完今天的文章,相信你的幽默感会提升一大截。这不是开玩笑。

我们很多人都凭直觉知道,幽默有很大的作用。问问你的同事在朋友或伴侣身上最重视的特质,他们很可能会回答(相对其他特质而言)是幽默感,喜欢“可以让我笑出来”或者“会被我的玩笑逗乐的人”。可是再问他们在领导身上最重视的是什么,这次可能就没有幽默了。我们一般会觉得幽默对于领导力而言是次要的部分。 

其实,幽默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有些领导者会下意识地使用,但更多的人都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起来。我们和其他一些研究者的研究表明,幽默可以影响和提升一个人在团队里的地位等级,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让团队成员缔结高质量的工作关系,从根本上塑造人际交往中的信心、能力、友爱和明确沟通。 

幽默还会影响一些重要的行为和态度,继而影响领导效能的很多方面,如员工工作表现、工作满意度、组织归属感、组织公民行为、创造力、在团队中的心理安全感,以及将来继续互动的期望。 

不过,失败的玩笑(不好笑或没有人发笑)和冒犯的玩笑(被视为不合时宜)可能会让开玩笑的人显得不够聪明、能力不足,进而损害其职业声望。这种情况会让人地位下降,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因此丢掉工作。 

要想成为更高效的领导者,该如何运用特定类型的幽默? 如何避免成为下一次员工培训中的反面教材?本文提供了一些指导建议。 

幽默可以让你的地位上升

幽默不仅能让人获得权威的地位,还能帮助获得权威地位的人更为高效地领导。 迈阿密大学的塞西莉·库珀(Cecily Cooper)、南佛罗里达大学的托尼·江(Tony Kong,音译)和中佛罗里达大学的克雷格·克罗斯利(Craig Crossley)三位教授发现,领导者将幽默作为人际关系工具使用时员工满意度更高,因此沟通质量更高,组织公民行为(即自发自愿的有助于提升组织效率的行动)有所增加。换言之,领导者运用幽默时,员工更愿意主动去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情。 

幽默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亚利桑那大学的凯莱布·沃伦(Caleb Warren)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彼得·麦格劳(Peter McGraw)开展了一项研究,考察构成幽默的要素。他们发现,幽默的效果最常出现在某件事被视为良性不适(benign violation)的时候。这项研究是向参与者展示几个场景,分别呈现某人的良性场景(如撑杆跳运动员成功地完成了一跳)、带来不适感的场景(撑杆跳运动员跳高失败,而且受了重伤),以及良性不适的场景(撑杆跳运动员跳高失败,但并未受重伤)。参与者看到第三个场景(同时具备良性和不适两个要素)时发笑的比例高于其他两个场景(纯粹的良性或不适)。研究者得出结论,让我们觉得有趣的是令人不安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接受、不会造成太大威胁感的事物。 

因为开玩笑会损害对方的心理安全感,可能会有风险,所以会让人显得更加自信、更有能力。我们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一个玩笑无论是成功还是不合时宜,参与者都会觉得开玩笑的人更有自信——因为这个人有勇气尝试玩笑。以这种方式显示自信,可以获得更高的地位(前提是受众没有获得证明其缺乏自信的信息)。我们还发现,以合宜的方式违背期待和常规的人会让人觉得更能干、更聪明。这个结论验证了我们对讲话风趣的人的感受:我们欣赏且尊敬这类人的才智,因此他们的声望得以提升。 

不过,幽默也具有令人感到不适的冒犯性,所以有一定的风险。太过不合时宜的玩笑会适得其反,让受众反感。这种时候受众非但不会觉得开玩笑的人聪明能干,反而会在心里想,这个人真傻啊,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家伙说出了这种蠢话。虽然开玩笑不合宜的人依然会被视为有自信,但玩笑失败会被视为能力低下的表现,导致地位降低。我们的研究表明,领导者尝试幽默失败的代价十分高昂,甚至比完全不开玩笑、全无幽默感的严肃领导者更糟糕。在良性冒犯和严重冒犯之间寻找平衡可能很难——就连专业的喜剧演员也会经常被批评演得过头了——而且需要一定的技巧。 

场合很重要

与他人交谈时,我们需要同时平衡多种动机。我们交谈的目的可能是准确清晰地交换信息、给彼此留下好的印象、化解冲突、获得乐趣,等等等等。每一种动机是否被视为正常得体,根据不同场合有所不同。因此幽默的场合非常重要。 

你住过的一家酒店服务糟糕透了,这件搞笑的事在聚会上讲给朋友(这种场合的一般动机是获得乐趣),就比去外国的时候讲给该国边防人员(一般动机是交换信息)更加安全。某个笑话讲给某一群人的效果特别好,但可能换成另一群人就非常失败,甚至对着同样的对象,放到另一个场合下可能就不好笑了。而且,虽然玩笑通常可以起到(善意的)社交黏合剂的作用,但如果被对方当作几乎不加掩饰的炫耀,抑或针对特定人群或特定想法的侮辱,就会适得其反。 

以下介绍一些方法,帮助你充分发挥幽默的益处,避免不合时宜的玩笑。 

什么时候可以讲内部玩笑。 这种玩笑的笑点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外人没有相关知识就理解不了。内部玩笑非常普遍——我们的数据显示,几乎每个人都讲过或听过内部玩笑。但这类内部话题,特别是内部玩笑,会对团体之中的交流动态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虽然大家通常都觉得轻松幽默可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但也可能会让团队内部产生嫌隙,让一些人觉得被排挤了很尴尬。内部笑话当然也有正面作用,比如可以表示亲近友爱,让人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圈子。这种幽默在不会产生其他后续影响的事务性场合可能很有用,外人无法理解笑点也无伤大雅。但对于这类幽默的研究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如果在团队凝聚力很重要的场合,就要注意讲大家都能听得懂的笑话。 

什么时候可以讽刺。 讽刺就是说反话,所以相对于直接表达而言,运用和理解讽刺都需要较高层次的抽象思维,而抽象思维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讽刺的弊端在于可能会令对方察觉到较高的冲突水平,在彼此间信赖程度较低时尤其如此。而且,因为讽刺表达的实际意思与字面意思相反,所以会有造成误解的风险,或者对方没能领悟话里的幽默意味,将讽刺的评论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要注意的重点是,讽刺可以用来激发创意,但在不熟的新同事面前、不熟悉的环境里,以及关系尚未稳固的团队中要温和一点。在建立起深厚的信赖关系之前,最好带着敬意去沟通。 

什么时候可以自嘲。 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参加总统竞选时,有人指控他有钱的父亲要花钱给他买选票。肯尼迪在1958年的年度烤架俱乐部晚宴(Gridiron dinner)上回应这种指控说,“刚刚我收到我慷慨的老爸发来的电报,他说,‘亲爱的杰克,选票买够了就行,一张都别多买。你要是想让我买个压倒性优势那就要命了。’” 

自嘲可以有效地化解关于自己的负面信息。本文作者之一布拉德与莫里斯·施魏策尔一同开展的研究发现,相比用严肃的方式披露关于自己的负面信息,以幽默的方式披露此类信息的人会被视为更友善、更能干。披露负面信息时运用幽默,会让对方感到该信息真实性和重要性降低。比如研究发现,求职者以幽默的方式表示自己数学能力有限,说“我会做加减法,但说起几何我就只会画线啦”(画线原文draw the line双关,有“做不到”的意思——译者注),会显得比严肃地给出这一信息(“我会做加减法,但不会几何”)的人数学水平更高。 

不过,运用自嘲也有禁区。在地位较低的人群中,如果相关特质或技能是胜任某项工作必不可少的核心,自嘲就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比如统计人员自嘲说自己拼写能力不足,会比说统计能力不足更加安全。因此在谈及核心能力的时候,选择其他幽默形式可能效果更好。(有个例外的情况要说一下:假如除了自嘲以外就只能严肃地披露自己核心能力有所欠缺,没有别的幽默方法了,那就还是自嘲为好。)在不适合轻松幽默的场合(如法庭作证),或者错误非常严重、开玩笑会显得很低级的时候,也应当避免以幽默的方式承认错误。例如,2004年白宫记者晚宴时,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W. Bush)放了一段视频,视频里他在总统办公室四处寻找,嘴里说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肯定就放在什么地方。没有,那边没有……也许在这里?”这种话题根本不适合拿来开玩笑。这个视频引来了严厉的批评。 

什么时候运用幽默回避尖锐的问题。 1984年美国总统竞选的第二轮辩论中,当时在位的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被问到年龄是否他连任总统的阻碍。73岁的里根已经是美国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而且在第一轮辩论时显得非常疲惫。面对这种问题,他回答说,“我不会将年龄作为本次竞选的议题。我不会出于政治目的而利用对手的年轻和缺乏经验。”观众和对手沃尔特·蒙代尔(Walter Mondale)都大笑起来。事后蒙代尔说,当时他就知道自己已经输了。 

很少有人喜欢被问到这样尖锐的问题。此前的研究表明,面对此类问题时人有很多种不同的回应方式:保持沉默,明显撒谎,含糊其辞(用真话故意误导),或者再抛出一个问题。用幽默回避问题是一种在特定场合非常有用的方法。因为幽默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这是乌特勒克大学玛德莱恩·斯特里克(Madelijn Strick)等人的研究成果。就像优秀的魔术师让观众看不清手法一样,一个成功的玩笑可以将我们的注意力从特定信息上转移开。成功的幽默还会让我们发笑,而我们在心情愉快的时候更愿意信任别人。前文还提到过,有趣的人会被视为更聪明、更能干。里根的回答之所以非常有效,部分是因为他在受到攻击时展现出的聪明才智。里根以幽默作答(虽然可能只是一句事先准备好的台词),向观众展示了自己依旧思维敏捷。 

什么时候运用幽默给出负面反馈意见。 美国内战时,乔治·麦克莱伦将军(General George B. McClellan)没能在里士满袭击罗伯特·李将军(General Robert E. Lee),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感到生气,在给麦克莱伦的信中写道,“如果你不想用军队,那就借给我用用吧。林肯谨上”。像这样用幽默给出负面反馈,可以让对方牢牢记住批评。 

给出负面反馈是件难事,很容易让人想后退一步,开个玩笑,让气氛轻松起来。不过,用玩笑来传达批评,可能会让批评的力度减弱。彼得·麦格劳等人做过实验,让参与者接受幽默的投诉或严肃的投诉。幽默的投诉更好接受,但也更为温和,不会像严肃的投诉那样迫使人们采取措施纠正问题。 

因为幽默的批评会让反馈力度减弱,所以在问题不明显时会导致重点模糊。倘若管理者针对某位下属的工作表现下滑开玩笑,下属可能会以为自己的表现没有问题,或者问题不大——否则为什么要开玩笑地说呢? 

什么时候运用幽默作为一种创伤应对机制。 还记得2016年总统大选后的那一天吗?对于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支持者而言,那是快乐的一天,对于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的支持者却不然。当时我们趁机研究了幽默如何帮助人应对负面新闻。选举后的那天,本文作者之一(艾莉森)和其他几位研究者请一些投票给希拉里的人参与研究,让他们就特朗普的胜利写一些幽默或有意义的东西。研究发现,这种情况下寻求幽默的人在当时的感受有所好转,等到几个月后研究者进行回访时,他们对这件事的感受依然更好。 

幽默可以成为非常强力的创伤应对工具,哪怕面对最艰难的处境也不例外。领导力咨询顾问琳达·亨曼(Linda Henman)发现,越战中的美国战俘时常用幽默应对自身所处的艰苦环境。斯特里克和其他研究者开展研究,让参与者观看展示负面场景的照片(如人身伤害或车祸),紧接着分别给予惹人发笑的刺激和正面但不好笑的刺激。与接触后者的参与者相比,接触好笑的刺激因素的参与者报告的负面情绪更少。这是为什么?仍然是因为幽默会分散人的注意力,让人无法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负面信息上。 

不过另一项研究表明,幽默作为应对机制的作用受其类型影响。弗里堡大学的安德烈亚·萨姆松(Andrea Samson)和斯坦福的詹姆斯·格罗斯(James Gross)发现,应对负面消息时,积极友善的幽默会让人情绪好转,而消极、阴郁或刻薄的玩笑则让人感觉更糟糕。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负面事件尚未过去或刚刚过去不久的时候,开玩笑冒犯别人要谨慎(“不要操之过急”)。 

不必具备喜剧演员的专业水准

跟公司的人一起出去打高尔夫球,你不必是菲尔·米克尔森(PhilMickelson)。同样,要在办公室妥善运用幽默,你也不必是埃米·舒默(Amy Schumer)、阿里·王(AliWong,音译)、约翰·穆拉内(John Mulaney)。许多职业喜剧演员的风格,直接照搬到职场中甚至可能带来风险,因为职业演员是要拓展“得体”的边界。一个玩笑是否成功,取决于讲笑话的人、时间、地点和对象,所以在工作中复述喜剧演员的笑话一定要谨慎。不过你的同事也并没有指望你像职业喜剧演员那样优秀(或者说那样好笑),甚至根本没指望你能讲出事先准备的玩笑。 

将幽默视为领导力工具,要认识到人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方面令人发笑。举例来说,诙谐健谈、构思故事巧妙、写邮件聪明机灵、做展示时活跃气氛,这些都是不一样的,各自需要不同的反应时间、表达节奏,以及对受众的了解。如果你不适应对着一大群人开玩笑,或者不擅长在展示时开玩笑,那就坚持在单独沟通时尝试使用幽默。如果你在单独沟通时比较严肃,那还可以试试在电子邮件里幽默一把。要将幽默更多地融入工作生活,你有很多种选择。 

职场幽默是一门精细的手艺,而对幽默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包括我们在内的研究者尚在收集关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幽默使用方式、使用时机和效果的数据。不过,运用幽默的原则必须强调一条:场合很重要。不同文化、不同的人、不同团体的交流动态可能都截然不同,其中的变化要素很难把握,即便身处其中,也很难判断此时此刻尝试幽默能否获得好的效果。一个笑话哪怕不好笑或不得体,很多人也会礼貌地笑一笑,因此反馈也并不可靠。 

倘若你觉得自己无法在职场妥善运用幽默,或者不敢尝试,那完全没问题。不是每个人都非得惹人发笑不可,也不是每次尝试幽默都能成功,职业喜剧演员也会有搞笑失败的时候。但你仍然可以让轻松幽默渗入自己的工作生活,方法很简单:欣赏别人的幽默,多笑一笑,欣赏人生的荒诞和你听到的玩笑。全然没有幽默的生活不止无趣,还会让你自己和周围的人效率降低、缺乏创造力。不要把幽默当作一种次要的组织行为,而是要将之视为提升地位、实现职场成功的主要途径,这样一来你就会大大获益。 

                                                                                                                                               -转自36氪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