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365娱乐登录 - 首页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关于绩效管理,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发布时间:2021-06-29】

绩效管理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公司在外部竞争中去“赢”。

绝大部分公司对中基层的绩效管理,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管理”:把事情做对。

很多公司把对中基层的绩效管理理念、方法直接平移到对高层的绩效管理上,会使得公司在绩效管理的出发点上出现严重偏差。结果,整个公司的绩效管理从源头上就陷入了平庸。

对高层的绩效管理,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发狠力:外部竞争、组织贡献、变革创新。

1. 立足外部竞争统领绩效目标设定

平庸的绩效管理,只是死死的盯着实际结果和自己设定的既定目标进行比较(业绩差距分析),而忽略了和可能实现的结果之间的比较(机会差距分析)。

平庸的绩效管理方式下,会把主要焦点放在内部的数字游戏。

被绩效评价者和目标设定者进行博弈,围绕指标设定进行拉锯谈判。

以至于很多经理人最大的愉悦就是“走出预算和目标设定会的时候藏了15%的资源老板却没有发现”。

殊不知,外部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竞争对手也在不断调整队形奋力前行。

超越平庸的绩效管理,在内部设定的预算业绩指标之外,还要敢于和擅于向外看,立足提高外部竞争性统领目标的设定和评价:

选择发展阶段相似的8~12个竞争对手作为参照系;

选择外部可比指标进行目标设定,如:市场规模占比、每股收益增长率、客户满意度、相对规模增速等;

周期性的(半年或一年)以外部性的指标和竞争对手进行对比,看看相对排名的变化;

……

我们不难发现:

完成了业绩指标,且跑赢了大势,才是真金白银的好绩效;

完成了业绩指标,但是跑输了大势,只是孤芳自赏;

没完成业绩指标,但是跑赢了大势,也是难能可贵;

没完成业绩指标,还跑输了大势,真的是要好好检讨。

2将组织贡献纳入绩效评价

平庸的绩效管理,只是死死的盯着业务目标的达成,却忽略组织能力&文化的塑造。

大部分业务目标相对而言偏中短期,要解决的是短期活命和中期续命问题。

组织能力&文化一般偏中长期,要解决的是持续续命和长期使命问题。

组织能力&文化为后期的战略迭代升级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殊不知,没有组织能力&文化支撑的业务目标都是空中楼阁。

只顾业务结果,不管人员、组织、文化,就容易把绩效管理变成纯军事主义。在这种方式下,也许赢了当下,但可能输了未来。

任何组织能力&文化,都需要相对中长期有意识的培育和塑造,从而也容易给人“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感觉。

因此,组织能力&文化方面的工作,容易变得集体无责任,最终集体无意识。

超越平庸的绩效管理,在设定业务目标之外,还会将组织贡献体现于目标设定和评价,包括:

人才培养和梯队搭建;

固化、优化、简化关键业务流程&机制;

沉淀经验,贡献知识;

引入管理工具、模型、共同语言,提升组织有效性;

……

任正非2018年在华为干部管理研讨会上的发言:所有工作都要对准“多产粮食”和“增加土地肥力”。

华为的绩效管理工具PBC(个人绩效承诺)中也结构性的嵌入了组织贡献相关的维度。

3. 向变革创新倾斜

不然,没有人会做那些“难而正确的事”。

在变化莫测、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业务发展可能会频繁在不同的阶段中切换,包括:

起步突破阶段

快速成长阶段

维护改进阶段

升级迭代阶段

问题扭转阶段

组织要能在不同的阶段中高效切换并不断进化和成长,就得有人去未雨绸缪的做变革创新类的工作。

组织需要有人在A阶段就想着如何解决B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抓住B阶段蕴含的机会。

不同的阶段所面临的工作挑战、需要投入的资源、心力、精力非常不同。

维护改进阶段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阶段,问题扭转阶段甚至九死一生。

平庸的绩效管理方式,在维护改进阶段还可以藏拙,在快速成长阶段还能勉强支撑,但是很难适用于起步突破/升级迭代/问题扭转阶段。

平庸的绩效管理方式,会让“雷锋”吃亏,“聪明人”都选投入产出比高的阶段去建功立业,只有“傻子”才苦哈哈去做“问题扭转阶段”的“接盘侠”。

长此以往,比业绩不达成更可怕的是消耗了人心,打压了自动自发,扼杀了创业精神。

超越平庸的绩效管理,就要考虑变革创新的难度,对绩效等级进行适当的修正:

总结一下:想超越平庸的绩效管理,帮助公司在外部竞争中去“赢”,要对不同人群有差异化的重点:

对基层人员,可以只看初级业务贡献(结果、过程、行为……);

对中层人员,不仅要看高级业务贡献(结果、预控、资源协调、协作),还要看组织贡献;

对高层人员,除了组织贡献,更多要看外部竞争性贡献、变革创新贡献。

如果对高层的绩效管理使用了适合中基层的绩效管理理念,其结果必然是平庸。


转自-36氪

Baidu
sogou